用智慧教学手段 打造“有知有味”思政课堂
扫二维码、发弹幕、抢红包、看视频、玩抢答……你以为这是在追剧、看直播?还是玩游戏?都不是,这是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岚等老师本学期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幕。
-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北京农学院| 2017-10-25 11:44:15
扫二维码、发弹幕、抢红包、看视频、玩抢答……你以为这是在追剧、看直播?还是玩游戏?都不是,这是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岚等老师本学期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幕。
面对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 “90后”大学生,如何让思政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给出了自己的探索和答案。
思政课也可以像“刷手机”一样“有趣有味”
2015年某高校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九成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其中经常使用的占近30%,思政课也不例外。如何适应新的形式,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提高学生思政课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成了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吸引和占据了大学生的注意力,面对新的形势,没法回避,只能思考如何主动占据和充分利用,尝试主动将课程的部分内容搬到手机上,将手机的互动功能充分运用到思政课上。
在这样的思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教务处、网络与信息中心,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为所有的思政课教室均安装了“雨课堂”系统。老师们可以应用这个教学系统,向学生的手机提前发送课前预习内容,课堂开始前要请学生扫码,进入教室的同时也进入“网络教室”;课堂上教师可以发起话题讨论,学生可以用“弹幕”实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弹幕功能可以我瞬间看到同学们丰富的想法,相较于以往逐个同学提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学们也可以轻松的感受到‘头脑风暴’带来的启发。”兰岚老师说。
课堂上,老师可以随时提问,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抢答,答得又快又好的同学还可以得到红包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答题积极性与听课的认真程度。“以前上课老师一提问,我本能的反应就是低头,生怕老师叫到我,现在老师发布题目,我们可以在手机上提交答案,紧张感消失了,积极性大增。”大一新生黄佩佩笑着说,“因为答得快且好,还得到了老师的奖励红包,感觉像小时候拿到了奖状一样。”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教师张一平说:“使用新的教学系统的同时,我们创新教案,课堂实时测试,结果即时呈现,既检验了学生听讲的效果,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手机,发送学习心得或提出意见建议,课下、课上无缝衔接,课堂互动永不下线,大大提升了课堂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智能教学系统的工作人员人员请到教室,不断分享使用技巧,适时反馈意见建议,传统教学模式被注入了新鲜血液,广大思政教师希望自己的思政课能够真正成为既有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也兼具实时性、时代性、趣味性的思政课,真正成为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思政课,真正成为培养性格、塑造品格、完善人格的思政课。显然,老师们正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目前,马俊云、于桂兰、高英、兰岚、李秀英等一批优秀思政教师都在积极使用雨课堂教学工具。
老师“有研有智”,思政课堂才能“有知有味”
手段更新的背后是理念的与时俱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为了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开展读马列经典原著、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和业务培训等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出实招、群策群力练内功,通过集体备课优化精炼教学内容,通过外出调研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近年来,先后有2名教师分别荣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三等奖,1名教师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1名教师荣获北京高校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晋升教授职务、6名教师晋升副教授职务。“只有老师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政课效果,老师‘有研有智’,思政课才能‘有知有味’。”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位老师说。
同时,学校坚持在不断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运用专题教学形式,教师选择讲授内容时着重考虑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社会热点话题,并且与学习主题关联、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学校还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动、课堂实践教学调查研究与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融通结合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学生们亲身经历而形成的实道理。插上智慧翅膀的思政课,一定能让学生喜欢上、愿意上、积极上,真正做到让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毕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