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日报》报道:马凌 家庭是本,家教是术,家风是魂
他们,一位是重视家风、传承家教的大学教授,一位是致富不忘乡邻的好老板,一位是信守承诺、11年如一日为村民清扫垃圾的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播扬好声音,助力建设更真、更善、更美的生活。
-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官网| 2017-02-18 09:50:24
他们,一位是重视家风、传承家教的大学教授,一位是致富不忘乡邻的好老板,一位是信守承诺、11年如一日为村民清扫垃圾的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播扬好声音,助力建设更真、更善、更美的生活。
马凌,1963年生于河南洛阳,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调入原洛阳工学院工商学院任教,历任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现任河南科技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参编著作和教材10部,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项目40余项,荣获“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家风格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本,家教是术,家风是魂。要形成和传承好的家风,家长要重视家教,在传承传统家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孩子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成为历史车轮的推动者。
【家风故事】
马凌的案头放着一本书,是台湾学者蔡礼旭的《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平常工作之余,她总不忘翻翻,书中的种种论述时常勾起她对父亲的回忆。
“我们马家的家风,由我父亲马仁政奠定,总结下来有八个字:‘恭俭良善、长幼有序’,但又不限于此。”马凌说,更多的训诫,父亲糅进了与子女相处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的马凌有点儿淘气,不太喜欢学习,父亲给高中毕业的她撂下一句话:“你两个哥哥都是因为历史原因没能上大学,现在有这个条件了,你为啥要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在父亲严厉的督促和教导下,马凌于1983年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从未住过校的马凌刚开始十分不适应。那时,父亲一个星期一封的家书,给了马凌温暖和鼓励。
在大学里,马凌拥有了和父亲一样的身份:共产党员。随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的她留校担任辅导员和德育教师。几年后,为提升工作能力,马凌选择再次出发——到中山大学学习思想教育,并于1993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2015年12月,马仁政刚从医院出院,身体仍然虚弱。偏偏这时候马凌受学校委派,要到北京参加干部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担心父亲身体的马凌一度想推掉这个学习机会,但父亲主动帮她作了决定。
“当时他已经说不出话了,但神志还清醒,我跟他说了之后,他笑着朝我摆摆手,意思是鼓励我去,谁知那竟是我和他的最后一面。”说这话时,马凌的眼角闪着泪光。
培训第三天,父亲与世长辞,马凌埋下心中的悲痛,完成了学习任务。回洛后,母亲梁莲英给他们兄妹拿出了一份遗嘱。那是马仁政早在1992年8月就立好的:“在我心脏停止跳动之后,我愿默默而逝去,望你们能做到以下各项,不更衣、不治丧、不登报、不告亲友;不给组织添麻烦,不用公车,不提要求,不搞遗体告别,尽快烧掉!当我走在你妈之前,家务全由她来做主,尔等必须在精神上关心,以‘反哺’之心待之,当念她带大你们之不易,应思报恩之日短而机会少矣……”
目前,马凌把母亲和婆婆都接到家里一块儿住。马凌的爱人也在河南科技大学任教,儿子牛文天去年秋天刚上大学,寒假期间主动报了雅思考试辅导班。“儿子这么上进,我和爱人一点儿也不意外。他小时候跟着姥爷多,受影响比较大。”马凌说。
【我眼中的好家风】
清代名臣曾国藩虽然各类事务繁忙,但从来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留下诸多家书,其中提到“所贵乎世家者,不在多置良田美宅,亦不在多蓄书籍字画,在乎子孙能自树立,多读书,无骄矜习气”,鼓励子女踏实读书,学有专长,明白做人的道理。
在一系列家训的指导下,曾门名士辈出。曾国藩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官,次子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子曾广钧是著名诗人,孙子曾广铨也是外交官;到了曾孙一辈,还有著名教育家曾宝荪、曾约农等。
【家风建言】
家风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我们除了要认真汲取尊老爱幼等传统家风的优点,也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赋予家风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当下,善思方能有创新,笃行方能经世致用,脚踏实地方能实现目标,家长要注重家教,积极学习,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善思笃行。
家长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经常和同事、朋友交流好的家风传统,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实现家庭整体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苏楠 通讯员 赵燕齐 文/图
《洛阳日报》2017年2月13日第006版
新闻链接:http://lyrb.lyd.com.cn/html2/2017-02/13/content_102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