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教育
河南师范大学 创办时间:1923年 主管部门:河南省人民政府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新乡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综合型) 官网: 学校代码:10476 邮编:453007 招生电话:0373-3326191/3325268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东段46号 查看地图

点评 123

关注 3251

浏览 

思政课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自2009年以来,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我省红色资源数量大、精品多、区域特色鲜明的特点,发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把红色资源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探索形成了课堂叙事性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三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2017-03-02 17:37:59

河南师范大学

□本报记者李树华本报通讯员聂立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自2009年以来,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我省红色资源数量大、精品多、区域特色鲜明的特点,发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把红色资源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探索形成了课堂叙事性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三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

一是课堂叙事性实践教学。红色资源由众多的历史事件组成,包含许多令学生敬仰、认同、感动的“红色故事”,这些“红色故事”具有深厚的价值底蕴。按照小故事大主题,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精心提炼不同“红色故事”主题,力求生动诠释红色精神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内涵,结合特定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开展以讲红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叙事性教学。二是基地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河南省以及新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大力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考察,调研访谈,使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了解和感悟先进事迹,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通过走访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更直观、更生动地去感受历史的悲壮与现代化建设的自豪。在体验式教学和现场讲解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精神教育。三是平台情景式教学。利用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以红色资源为主要内容,开展情景式教学,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把实践教学真正扩展到每一名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特点,借助实践教学平台,交叉集成,以学生为主体,把相关红色资源设计成若干主题,采用“历史场景再现”“舞台模拟”“模拟教学”“虚拟实践”等,将学生的“学”转换在探究与体验的行动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性。

通过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河南师范大学初步破解了实践教学中学生多、经费少、实践教学资源少、不可复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社会实践教学不安全等诸多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更加彰显。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视野,扩大了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为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立体”,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探索实现“思政课官微”、红色教学资源专题网站与上述实践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的方法和路径。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课堂叙事性实践教学稳步开展。为推进课堂叙事型教学的稳步发展,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红旗渠干部学院、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等,开展了广泛深入合作。每年寒暑假充分利用“三学院”“三基地”,通过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对全院教师进行红色教育,并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研修论文集——《红旗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协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红旗渠精神形成与发展口述史”研究,以及“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相关问题”研究;学校成立了校级特色科研平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与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开展协同创新。广大教师在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调查研究、科研合作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内容,围绕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挖掘、整合出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主题。比如,凝练出“红旗渠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红旗渠精神与中国梦”“红旗渠工程与群众自觉”“红旗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为主题的故事,面向全体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曲折的情节将所叙述之事留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促进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在大学生中的传承,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充分挖掘校外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与红旗渠干部学院、南水北调干部学院、新乡县七里营刘庄、全国文明村回龙村、共青团河南省委、新乡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等紧密合作,建立了十多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学期及暑假由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党员、部分学生代表到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社会调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感受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体验式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比如近距离观察了解先进人物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红色历史遗存,亲自了解和感悟先进事迹,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他们的思索与共鸣,强化理想与信念,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目前,正着手聘请新乡先进群体的人物吴金印、范海涛等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让他们走进课堂,把基地的体验式教学向课堂延伸。

精心设计,不断提升平台情景式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01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相关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先后投资350余万元,建成了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一个集开发、移植、整合、展演、制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以“寓道于业、寓教于策、寓学于做、共同成长”为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践行体验为基础,将教师的“教”演化在教学活动的策划之中,将学生的“学”转换在探究与体验的行动之中。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把红色资源人物、故事、历史事件、调研报告、采访内容等,做成案例或改编成不同艺术形式,搬上舞台自导自演,通过同辈群体的演绎,使其他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广泛认可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提升,成为思政课教学探索中一抹亮丽的风景。这种以我省红色资源为主要内容构建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主题不明确、实践教学能开展等问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的直接体验式教学,以参与学生为主体,以点带面,通过分享自己在红色基地的亲身体验,增强全体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业界专家的肯定。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杨光等领导,以及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刘书林、肖贵清等教授,先后莅临平台指导工作。近几年来,先后有海南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旅游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同仁,来该校实践教学平台进行考察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福运教授多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就河南师范大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主旨发言,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