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教育
河南大学 创办时间:1912年 主管部门:河南省人民政府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开封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官网: 学校代码:10475 邮编:475001 招生电话:0371-22196686 / 22868221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 查看地图

点评 123

关注 3251

浏览 

《河南日报》打造中原教育界学术高地 ——来自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跨越发展的报告

在东亚大陆的腹地,华夏文明第一缕曙光照亮之地,黄河之畔,有一所扎根于悠久深厚的中原文明,却又尽得时代风气之先,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院。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河南大学官网| 2017-01-18 23:05:22

在东亚大陆的腹地,华夏文明第一缕曙光照亮之地,黄河之畔,有一所扎根于悠久深厚的中原文明,却又尽得时代风气之先,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院。

如果从1927年河南大学经济系创办算起,今年是他创办成立的第90个年头;如果沿着历史的车轮一路向前,从1999年独立建院算起,他是英气勃发的少年,汲取着前辈学人的优秀学统和厚重积淀;他踌躇满志,一路向前——他就是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在这里,编撰了民国时期国内第一部“国民经济史”《中国国民经济史》。

在这里,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灾荒及救荒思想的《中国救荒史》。

在这里,拥有国家级经济学特色专业和国家自主学习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本科质量工程。

还是在这里,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MBA、金融、保险等专业学位硕士点。

 …………

一串串数据连起来的是一部经济学院的发展史,还是一部河南经济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探索史,更是一部中原地区经济学的发展史。

九秩风雨,沧海桑田;巍巍学府,盛世风华。经济学院历经沧桑却矢志不渝;他名师云集,誉满中原,却静处一隅,不事浮华。新世纪以来,经济学院化区域劣势为发展优势,赢得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尊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地方性经济学院实现中原突围、学界突围、异峰突起的样本。

荣耀的背后蕴含的是无数的艰辛与可亲可敬的故事——走进经济学院的历史,细读经济学院写过的每一叶篇章,还原经济学院高速前行的轨迹,探究经济学院高速发展的原因,才是在“河南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时期”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崇尚学术、尊重学人:营造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学院文化

2007年9月1日,河南大学经济学科的奠基人周守正先生的雕像在学院东侧正式落成。雕像为汉白玉半身像,人物精神矍铄,睿智慈祥。对于经济学院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座雕像,更是经济学院“崇尚学术,尊重学人”学术理念的实体化传承,象征着经济学院人精神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经济学院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凝聚记忆,铭记辉煌,见证学院发展;文化丰富生活,凝聚人心,加速学院发展;文化锻造精神,表明方向,指引学院发展。”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明钦说。

为营造一流的文化氛围,铸造独树一帜的学院文化,近年来,学院在秉承前辈学人精神基础上,动作频频:2012年,值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学院梳理了80余年的办学历程和光荣历史,重修了院史馆,将其打造为经济学人精神上的殿堂;2014年,经济学院在易名十年之后,将一代代学人薪火相传的办学精神凝聚为“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院训和“勤奋、求真、合作、开放”的院风。锲而不舍、追求真理、齐心协力、兼容并蓄体现的是经济学院人的价值和态度,德才兼备、以天下为己任彰显的经济学院人的追求和气度。

学院领导更是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院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中原突围、学界突围,就必须依靠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学者、凝聚学者,激发灵感、创造智慧;要充分尊重学人,尊重每一位学者的主体地位,既要鼓励团队合作,更要支持个性发展,营造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犹如大森林里要有多种生态并存,经济学涉及很多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这些年来,学院以每个学者的发展和成长为目标,着力于创造一种包容、和谐的环境,鼓励有不同学科背景、学术观点的学者自由发挥,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经济学院院长宋丙涛说。

“我们希望每个学者每天思考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做好学术。”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明钦表示,“建立一套机制让学者能够沉下心来做学问,就是这些年学院的重要工作。”十几年来,经济学院以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为切入点,着力营造了“崇尚学术、尊重学人、多元发展、合作共赢”的学院文化,为学者们提供了平等、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在这里,每个学科、每个团队、每位学者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并肩走”的学术资源分配方式确保每一个学者都可以获得平等的资源支持。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奖励机制的建立,更为学院学者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空间,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可能。加拿大籍学者董保民已在学院工作多年,在谈及为何加盟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时,他说:“我喜欢这里的文化环境,让人可以沉下心来做学术。”

学院更是大力鼓励学者根据自身的研究专长、兴趣所向,自下而上地自主建设创新团队,从而打破以往传统的科研系、所,博士点等平台的建设自上而下的弊端,为学者“解绑”,促进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激发了他们的研究活力。当前,在学院的支持和推动下,由耿明斋等知名教授领衔的11个创新团队,覆盖了学院50%以上的教师,研究方向涵盖了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史、贸易、金融等各个领域,为学院的发展盘活了资源,注入了活力。

广聚英才、做大做强:牢牢抓紧学科建设牛鼻子

面对国内外经济学界发展态势,经济学院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在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实现“学界突围”,跻身国内一流水平,构筑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是必由之路。

2002年,经济学院就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做大做强”还是“做小做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院上下统一了思想,确立了“牢牢抓紧学科建设的牛鼻子,将经济学院做大做强”的总体目标。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做好学科建设,首先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学科建设,关键靠名师,靠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新世纪以来,学院在认真总结以往师资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学院学科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整体水平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诊断,提出了“内稳外引、注重培养、开放前瞻、激活人才”等强有力举措,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作为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生于1978年的彭凯翔是经济学院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在最近几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的量化历史讲习班中,彭凯翔是国内少有的以老师身份登上讲台的学者。经济学界的权威杂志《经济研究》则力邀彭凯翔在自己的期刊上发表文章。

此外,学院还以国际化为抓手,促进学科建设质量提升。经过认真研究,从2011年起,学院以人才国际化为突破口,带动学术研究国际化,进而实现教育教学国际化。

于是,到海外去,引进更多的高端国际化人才,成了经济学院近年建设发展的“重头戏”:截至目前,学院已经有10名来自海外的高端人才加盟。其中,董保民教授用两年的时间就当选河南省特聘教授,而德国人Makram.El-shagi更是用两年的时间进入大陆经济学家50强,刚刚加盟的韩国籍教授郑浩珍则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论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ckman教授等近百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讲学。学院先后与耶鲁大学、伦敦经济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日本大学、京都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商学院等建立起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共同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课题。

“引进海外人才只是国际化的手段,最终要通过建立合作团队实现海外人才与本土教师的融合,帮助本土教师扩大国际化视野,达到研究水平的国际化。”经济学院院长宋丙涛多次强调。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学院积极注重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制订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术前沿追踪”资助计划,以项目资助方式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促进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青年教师先后有十余人在海外访学一年以上,先后有10多位本土博士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并开始在SSCI\SCI收录的国际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同时,研究方法规范化、教学体系国际化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国际学术会议、双周学术论坛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学生培养的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莫纳什全英实验班、石溪分校研究生合作项目和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合作项目先后实施。鉴于青年教师们访学期间的宣传影响,已经有巴基斯坦籍和俄罗斯籍两名博士留学生在读,通过人才培养提升社会知名度。

正是一位位潜心学术研究的学者,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基石,成为学院把学术做精,科研做强,实力做硬的坚强后盾,使经济学院发展不断实现弯道超车。

学位点建设更是学院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2005年,学院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获批,这不仅在国内学界引起了轰动,更一举奠定了学院在学校的地位,赢得了敬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03年,经济学院教师不足70人,教授9人,博士仅2人。到了2017年的今天,学院教职工总数已经超过150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访问研究经历,教师队伍中75%具有博士学位,106人具有高级职称,5名外籍人士,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省级特聘教授2人,黄河学者2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省管及享受政府津贴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24人。除此之外,学院还聘请斯坦福大学薛理泰教授、温莎大学马振中教授、卡尔顿大学王艳灵教授等国内外20余人为讲座教授。

学之大者,为民为国: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彰显使命

学之大者,治学为国。“当理论插上实践的翅膀,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发展天地。”经济学院孙建国教授说,“学者应当积极‘入世’,当好政府决策者助手。”

作为经邦济世之学,进一步搭建平台,疏通渠道,将高校密集的学术资源引导到服务社会的轨道上,服务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于中原崛起的战略,既是学院的价值和取向,更是学院的境界和追求。

自上世纪90年代始,经济学院就紧紧抓住传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这一重大课题持续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2009年10月,承载河南省领导“做河南一流智库”希望的中原发展研究院,在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与河南大学的支持下正式成立。它担负着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关系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关的政策建议的重要使命。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谋划、郑州航空港区战略实施等重大决策……在这些关乎我省重大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中,始终闪耀着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学人的身影。目前,中原发展研究院每年发布的《中原经济区竞争力报告》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已然成为研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精准化、定制化服务的提供,更让经济学院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美名远扬。“我们不仅是满足地方政府挂职指标需求,更多的是主动而为。”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明钦表示,“我们还实行了精准服务,学院主动选派更多年轻教师走出去熟悉地方经济。”

过去的几年间,应政府委派或地方需求,经济学院先后有高保中、郭兴方、李恒、孙建国、孙世强、王作功、王志标、管利、赵志亮等10多位教授奔赴开封市尉氏县、洛阳市高新开发区、焦作云台山景区管委会、济源市发改委等各级政府,参与制定出台了当地一系列改革决策,完成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调研和规划项目60余项,深受当地政府的好评与肯定。

2015年,学院纵览国内经济形势,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大学“新三板”研究院——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新三板”研究院,为我省具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发挥“引擎器”和“思想库”的作用;应中原地区企业需求,连年为河南煤化集团、正大集团、开封市建设银行等省内大中型企业提供MBA培训,提升企业中高层领导者的国际化视野、管理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学院青年教师管利则被挂职的地方政府戏称为“财神爷”。在过去的两年中,他率领工作团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开封市龙亭区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30多亿元,为该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是一所崇尚学术、尊重学人的学院。这是一所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学院。这是一所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院。这是一所不断探索、实践思考的学院。

这更是一所生动变迁、务实求变的学院。今天的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逐步提高。经济学院正充满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国内先进,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