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彭刚教授来校讲学
5月8日—9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刚教授应历史文化学院之邀分别在历史文化学院和新行政楼第四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理论化、碎片化与多元化—当代西方史学的几个面相》和《事实与解释:历史知识的边界》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宝明出席讲座,历史文化学院及省内诸多高校的师生前来聆听讲座。
-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河南大学| 2017-05-11 15:55:46
5月8日—9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彭刚教授应历史文化学院之邀分别在历史文化学院和新行政楼第四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理论化、碎片化与多元化—当代西方史学的几个面相》和《事实与解释:历史知识的边界》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宝明出席讲座,历史文化学院及省内诸多高校的师生前来聆听讲座。
在《当代西方史学的几个面相》中彭刚教授阐述了当代西方史学呈现出理论化、碎片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彭刚表示,历史学是其他学科理论的消费者,这种嫁接改变了史学的面貌,也刺激了历史学理论的发展;由于后现代主义的侵入和宏大叙述的破除,统一的叙事框架碎裂,将原本就存在的历史学研究的“碎片化”突显出来,这并不能否认史学家对于整体的历史的把握和进行历史综合的努力;历史学总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对话,置身越来越多元的现实世界中,历史学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多元。
在《历史知识的边界》中彭刚表示,选择性是历史解释的一个特性,历史学家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进入自己所要构建的历史解释,依赖于他关于相关事实对于论题的重要性的判断。他将有意义的历史事实区分为相关性和重要性,并运用关于凯撒渡过卢比孔河的史实,论证了历史事实的重要性与史家所要探究的历史论题的相关性之间的联系依史家研究视角而异。同时他又表示,历史事实的重要性还受到史学和史家价值观的影响,和历史学家投射于历史事实之上的价值观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提出历史解释时,一方面要怀有不断拓展学科知识边界的抱负,另一方面又有必要对自己在具体论题上的认识边界保持足够的警醒和谦卑,对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要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讲座后,师生们与彭刚进行了深入交流。
彭刚,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著有《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西方思想史导论》、A Critical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合著)等,主编《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译有《自然权利与历史》《德国的历史观》《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新史学:自白与对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