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教育
黄河科技学院 创办时间:1984年 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郑州 类别:民办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 官网: 学校代码:11830 邮编:450000 招生电话:(0371)68782596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中路94号(北校区) 查看地图

点评 123

关注 3251

浏览 

人民网以《“大学生创客”马维祥返乡记》为题对我校创业典型进行专题报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已度‘玉门关’。”此诗句中“玉门关”并非王之涣《凉州词》中所说的地方,而是指甘肃省玉门市,而“春风”则是从郑州刮往玉门的“河南高校推动‘双创’,助力脱贫攻坚”的清风……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黄河科技学院| 2017-08-28 15:44:3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已度‘玉门关’。”此诗句中“玉门关”并非王之涣《凉州词》中所说的地方,而是指甘肃省玉门市,而“春风”则是从郑州刮往玉门的“河南高校推动‘双创’,助力脱贫攻坚”的清风……

“祁连不断雪峰绵,西行一路少炊烟。”8月4日,参与此次“西游”的10多人分别是来自郑州黄河科技学院的师生和校友会成员。这个中原高校“使团”此行的目的是求解学校、政府、企业、基地能否互利合作,以期在支持大学生创业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而此行的向导则是黄河科技学院学生——甘肃玉门人马维祥。

也便是这个马维祥,以一粒枸杞让河南郑州和甘肃玉门,这两颗“一带一路”上的“明珠”更加紧密相连——

跨越两千公里的考察之路

独山子乡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即将踏上故乡那片熟悉的土地,马维祥心中五味杂陈。

他的家在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金泉村,从玉门市区出发还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白色围墙内郁郁葱葱,葡萄、黄瓜、枣树,还有晾晒一地的黑枸杞——金泉村东南角的一处小院落,就是马维祥的家。

60岁的马希山出门迎客,满脸堆笑,看到儿子马维祥带着十多人的考察团回来,很是惊喜。

听说“大学生回来啦”,马作奎等乡亲们也围了过来,炕头上、客厅里,坐满了人。

吃着东乡油香、手抓羊肉、白兰瓜、西瓜,喝着三泡台茶,笑声溢满了小院。

马希山很骄傲,他的儿子不仅是第一位大学生,还是一个在外创办了公司的人——如今的马维祥,是河南百草坊商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据介绍,从移民搬迁,到考上大学,再到创业成功,一路走来,马维祥的旅程并不平坦。

“终年干旱,顿顿吃土豆,时不时就会闹饥荒。”马维祥清晰记得童年的艰辛。2008年,政府实施搬迁。虽然仍居大漠戈壁,但靠近水源,也就靠近了希望。一家人辛苦劳作,勉强度日。年幼的马维祥暗下决心,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这里基础教育薄弱,上大学前马维祥长期在距家300公里以外的瓜州亲戚家借读。每天往返二十多公里上下学,中午就在学校凑合着吃个干馒头。”马希山说,“正在长身体呢,儿子当时‘瘦的像根柴’。”

经过十二年寒窗苦读,2014年,马维祥考入了位于郑州的黄河科技学院。

“这是独山子东乡族乡成立以来第一位大学生。”该乡乡长马建现在说起来此事依然很骄傲,“当时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仅有21%,思想的贫穷更加可怕,而马维祥给全乡树立了标杆。如今,全乡适龄儿童已经全部入学。”

马维祥和合伙人如苏力.托合提在交流

四个民族一家亲的创业故事

一个毛头小子转眼成了老板,全乡再次被震撼了……

手捏一颗枸杞,含在嘴里,马维祥开始讲起了故事,他说自己的创业故事就从家乡的特产开始的。

2015年国庆节回家,看到如今的家乡已经戈壁滩变绿洲,不毛之地上长出了黑枸杞,马维祥感叹家乡变化同时,更感慨由于二道贩子的压价,乡亲们基本赚不到钱。黄河科技学院是国家级“双创”基地,创业的种子早在入学时就开始萌发,这一刻,他的灵感来了。

于是,背一书包黑枸杞,马维祥踏上返郑列车,“我要开创一个崭新的人生”。

闯市场遭遇闭门羹,摆地摊遭遇不信任。马维祥的第一步并不成功。

“黑枸杞属于荆棘类植物,浑身都长满坚硬的长刺,俨然一位全副盔甲的战士。我愿带着黑枸杞的品质在艰苦的环境中拼搏努力。”这个西北少年没那么容易趴下。

后来,在创业导师张红玉指导下,马维祥先做好市场调研,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郑州的茶城。结果令他很兴奋:黑枸杞产品很少,而且鱼龙混杂、品质不一。

“小马的精神可嘉,但背着书包卖枸杞其实还是二道贩子,必须走企业化、市场化道路。要有品牌意识,增加产品附加值。”在黄河科技学院河南校友会会长、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焦桂东和黄河科技学院北京校友会副会长、桥至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万桥等优秀校友的指导下,2015年11月17日,马维祥注册成立了河南百草坊商贸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学院内的黄河众创空间。 解决了场地的难题,他得以安心开展业务,从一开始的一天只能卖出1-2斤,到后来的一天最多可卖出200多斤,回头客越来越多。
单打独斗,空有驱壳仍然做不大、做不强。在导师们的建议下,“金漠湾”品牌呼之欲出,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加盟公司,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如苏力.托合提带来了家乡的巴达木、大枣、葡萄干,洛阳回族小伙李翔宇做了会计,开封汉族小伙王维博负责网络推广。四个民族的小伙伴因为创业凝聚在了一起。

2016年,他们的黑枸杞销售120万元,还研发了自主品牌的养生茶。

马维祥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大漠戈壁里的家乡人趟出一条致富新路。

把“双创”延伸到田间地头

田间地头的调研。

“没想到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军胜能带着创业团队不远千里专程到乡里来调研,对正在脱贫攻坚的少数民族地区真是及时。”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乡长马涛看到来自中原的客人喜出望外。

小金湾乡黑枸杞交易市场,院内鲜有人流,院外的马路两旁热闹非凡。来自宁夏、青海等地的客商自发汇聚于此。全乡线上、线下年销售黑枸杞3000多吨,是西北最大的黑枸杞交易市场。

“老同学,你怎么回来了?”商贩马胜龙是马维祥的同学加“粉丝”。“金漠湾”已成为当地年轻人学习的榜样,黑枸杞的产业链条在慢慢延伸。

在马维祥家附近的一个黑枸杞种植基地中,村民马作奎、马福祥等人围着马维祥问长问短,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价格。

邱万桥以多年从事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的经验分析,要想进一步提高玉门地区的黑枸杞品位,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之路,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等多种途径,宣传推广本地无公害黑枸杞。

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焦桂东也对企业发展和基地的长远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他说,单纯的粗放的交易,是一种资源浪费,当地应培育一批马维祥式的商贸企业,以及深加工企业,通过提取花青素,拉长黑枸杞产业链。

“我们就是要开展接地气的现场会,力求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出一条学校、企业、政府、基地互帮互助的新模式。”王军胜说,今年6月份,玉门市这两个少数民族乡已经与学校草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此行就是推进协议落地,他还大胆提出建设黑枸杞特色小镇,将种植基地升级成研发基地。

“建企业,规模化种植,想都不敢想。”站在一旁的独山子东乡族乡乡长马建仔细聆听,并不时伸出大拇指。他坦言,全乡盐碱地2293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6.8%,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贫乏,仍有167户761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仍然任重道远。

有了方向,路途不在遥远。据了解,以玉门市双联扶贫行动为契机,在以马维祥为代表的家乡年轻人带动下,玉门黑枸杞走向了全国,销售价格逐年提高。2016年,独山子东乡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42元,较上年增长25%,增加1216元。

“是啊,春风已度‘玉门关’。”谈及未来,马建信心满满。今年全乡枸杞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累计达1.96万亩,其中黑果枸杞1.77万亩,红果枸杞0.19万亩,落实日光温室7座21亩,复种蔬菜拱棚40座20亩,有效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教育树人,产业富民。”作为分包两个民族乡镇的领导,玉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建宏很欣喜看到马维祥等一批有学识、有思路、有闯劲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快速成长,玉门市也将敞开怀抱欢迎各地客商投资特色产业,共同树立“铁人故里”新品牌。
短暂的考察结束后,马维祥并没着急返校。他在思考:如何推进土地流转?如何布局未来产业?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