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遵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新要求,分析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研究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责以及发挥生力军作用的路径和载体。
-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西北大学| 2017-03-20 17:18:08
2017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战略课题
(拟设5项)
1.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发挥生力军作用的路径和载体研究
研究要点:遵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新要求,分析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研究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责以及发挥生力军作用的路径和载体。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纲要》
2. 《青年之声·校园宝典》研究
研究要点:借鉴《青年之声·新生宝典》(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的编写模式,针对“青年之声”平台中高校在校学生(不含本科、高职高专新生和研究生)有关社会化融入的主要问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专家名师、公众人物、朋辈榜样的真知灼见和典型案例,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分析和解答,帮助高校在校学生提高社会融入能力。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青年之声·校园宝典》(样稿)
3. 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为依据,综合运用比较研究、调研问卷、专家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研究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评价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工具手段和实施方案,探索构建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和普适性的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办法》
4. 大学生或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或中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特点,研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生或中学生不同阶段形成发展的特点,研究大学生或中学生党团观念的形成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针对不同大学生或中学生群体开展分层分类引导的有效对策,探索新形势下贴近大学生或中学生生活、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思想引领工作模式。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大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指导大纲》或《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指导大纲》
5. 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综合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结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和创新创业成果,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数计算方法,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分析,与外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比较,提出促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报告》
重大课题
(拟设23项)
1. 高校共青团引领大学生强化“四个正确认识”的实践路径和载体研究
研究要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高校共青团的特色优势,研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路径和载体。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共青团增强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工作指南》
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青马工程”在全国、省级、校级有效开展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有效开展“青马工程”的实施路径、工作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提出对策建议。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3. 大中学校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方法和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调研大中学校共青团开展民族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推广性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方法和载体路径。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大中学校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优秀案例集》(样稿)
4. 95后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研究
研究要点: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调查研究方法,设计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架构(包括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抽样方案、调研工具等),重点针对95后大学生的政治倾向、党团观念、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特征、心理特点以及对团学工作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95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95后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抽样方案
5. 网上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模式探究
研究要点:以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平台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总结梳理学校共青团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和依托网络联系服务青年学生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研究高校共青团网上工作规律,探索依托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领的有效路径和工作模式。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1篇
6. 青年学生对学校共青团工作进行评议的制度研究
研究要点:综合运用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索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普通青年学生直接参与评议共青团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制度。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青年学生参与评议学校共青团工作办法》
7. 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教师工作的载体和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关注热点、困惑需求等,调研各地各高校开展青年教师工作的有效经验,研究探索高校共青团在开展青年教师工作中的职责定位,以及联系、凝聚、服务、引领青年教师的载体路径,形成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教师工作的有效模式。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教师工作指南》(样稿)
8.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政策研究
研究要点:以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高校为样本,调研试点高校制定发布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办法、意见、方案等具体政策,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形成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政策样板。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系列政策样板》
9. 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调研高校班级团支部在岗位设置、组织运转、职能发挥(重点是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制度落实(尤其是“三会两制一课”、推优入党制度)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系统研究在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从严治团大背景下高校班级团支部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以及相应的岗位设置、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形成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和班团一体化运行模式。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提升纲要》《高校班级团支部一体化运行实施纲要》
1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研究
研究要点:对当前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大背景,研究探索如何将高校共青团工作有效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发挥共青团育人优势。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1篇
11. 高校治理模式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研究
研究要点:对国内高校治理模式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梳理在制度架构、治理机制、管理格局等方面的共性规律,结合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新形势,研究探索共青团在高校治理模式中的科学定位及有效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1篇
12. 大中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路线设计与课程开发——以东北抗联精神教育为例
研究要点:结合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深入调研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在大中学校的实施开展情况,系统研究对大中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载体和课程体系。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大中学生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实践路线设计》
(3)编写《中学生东北抗联精神教育课程大纲》(样稿)
13. 中学生团员先进性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学的团员意识、团员先进性教育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归纳不足,剖析原因。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高中学生团员先进性的对策建议,探索构建全面提高中学生团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1篇
14. 中学生志愿服务案例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各省、市、自治区“可复制、能推广”的中学生志愿服务优秀案例,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案例进行解读分析,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具体参考。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中学生志愿服务案例集》(样稿)
15. 中学共青团预防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路径载体研究
研究要点: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调研中学共青团在预防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中的现状问题和做法经验,研究共青团在预防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中的定位职责和载体路径。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中学共青团预防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指南》
16. 中学班团一体化运行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调研中学班级团支部在岗位设置、组织运转、职能发挥(重点是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制度落实(尤其是“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系统研究在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从严治团大背景下中学班级团支部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以及相应的岗位设置、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形成中学班团一体化运行的有效模式。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中学班级团支部一体化运行实施纲要》
17. 学校共青团扁平化工作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研究分析学校共青团战线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存在问题,探索扁平化的信息传递和工作交流机制,研究提出不同层级间组织互动、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有效载体。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1篇
18.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与载体研究
研究要点:在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立足共青团组织特色,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探索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路径和载体。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1篇
19. 大学生创业团队特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为例
研究要点: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角色分工、愿景达成以及沟通机制等团队特征进行要素分析,重点对团队特征与创业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归纳出优秀创业团队的特征。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样稿)
2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者职业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以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挑战杯”对获奖者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挑战杯”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尤其是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在机理,探索建立高校共青团基于“挑战杯”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工作机制。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者讲述自己的职业故事》(样稿)
21. 大学生“三走”活动内涵式提升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围绕“抓广、抓响、抓实、抓长”的总体目标要求,着眼大学生“三走”活动的内涵式提升,对大学生“三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分析不足,结合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广实施,探索“三走”活动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学生素质拓展、塑造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社团建设等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路径。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1篇
22. 学联学生会组织代表大会制度标准化研究
研究要点:根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全国学联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修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等文件要求,深入调研学联学生会组织代表大会召开的现状和问题,系统研究学生代表选举、主要干部产生、机构设置和普通学生参与等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总结凝练出省级学联和校级学生会组织代表大会制度的标准化流程。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拟定《省级学联和校级学生会组织代表大会制度标准化流程》
2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运行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综合运用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发展需求,结合《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研究在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下,高校学生社团规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康发展的内外支撑条件以及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1篇
重点课题
(拟设200项)
围绕学校共青团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题目自拟。该类课题侧重于工作实际,研究应新颖独到,以小见大,切忌空泛。
立项课题
(拟设300项)
申报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或研究兴趣进行研究,题目自拟。该类课题研究侧重于工作实际,研究应新颖独到,以小见大,切忌空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