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与诺奖大师面对面 聊聊“天大”的事
(本站记者 赵习钧)2月23日,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客北洋大讲堂,讲述科研人生,分享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北洋大讲堂开始前,本站记者有幸对其中的4位专家进行了独家专访:“获得诺贝尔奖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对青少年而言,最需要培养的是哪方面素质?”“对中国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何建议?”“对天津和天津大学印象如何?”......感受诺奖大师们的科学人生,聊聊那些他们和“天大”的事儿。
-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天津大学| 2017-02-27 17:59:04
(本站记者 赵习钧)2月23日,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客北洋大讲堂,讲述科研人生,分享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北洋大讲堂开始前,本站记者有幸对其中的4位专家进行了独家专访:“获得诺贝尔奖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对青少年而言,最需要培养的是哪方面素质?”“对中国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何建议?”“对天津和天津大学印象如何?”......感受诺奖大师们的科学人生,聊聊那些他们和“天大”的事儿。
J. Fraser Stoddart(弗雷泽·斯托达特)
Q:您觉得对诺奖获得者而言,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从个人角度谈谈想法。小时候我生活在苏格兰的一个小农场里,那时农场里连电都没有,需要我用创新精神和方法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我的家乡距离苏格兰首府也就12英里远的距离,但是生活方式差别很大,读书时,发现差别更大。这种经历逼着我具备创新精神,上大学后,更加增强了创新能力。
不得不提的就是我的高中生活。英国曾经经历过一个六七代人将近200年的“高中兴起”活动。人们重视高中教育,很多高中教师都非常优秀,甚至具有大学教授水平。那时我的学业很优秀。老师们也很开放,除了课内学习,还开设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带我们去农村走一走,看一看,还会参加一些演唱会活动。这些经历对我影响很大。
Q:您对天津和天津大学的印象如何?
我很荣幸能成为天大教授。4年前,受西格尔教授邀请,成为健康科学方向的一名教授专家。西格尔说,我们要开始一项规模较大的冒险事业,是一项与医疗有关的科学活动。我的毕业生们也与天津大学有了良好的联系,现在他们已经是天津大学副教授了。我很高兴能经常来到天津与学生们聊天交流。
关于天津,很幸运今天刮起了风,出现了太阳,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
Q: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术论坛有怎样的期待,这次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这次演讲的主题与诺贝尔化学奖相关,是关于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我大概有30分钟的时间来介绍这些内容。这是化学与机械相关的概念,与物理相关的概念,是化学与其他领域的一个新的联系,这是创新的点。
从分子开关转变为分子机器需要克服非常多的障碍,分子开关的工作是一开一关、一闭一合,分子机器则需要一些涉及原则的应用。这里面需要人的参与,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这个研究可以得到一些属性独特的材料,可是离应用还有一段时间和距离。
Q:春节期间,外专局邀请您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与李克强总理的会见,请简单谈一下感受?
感谢西格尔教授促成了这件事。1月20日,我去人民大会堂见到了李克强总理。上午,我看到很多外国专家齐聚一堂,阵容强大。下午,我做了一个6、7分钟的发言。后来,我惊讶地发现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李克强总理,他和我聊了10多分钟,当时我并没有准备,但是我觉得回答得还不错。
后来我们又有一个长时间的交谈,谈论了很多话题。他对我的家乡非常了解。李克强总理没有吃任何东西,一直在和我交谈。他询问我,科学创造应用到大学该怎么做。我回答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资金支持,去帮助培育他们,科学创造不必马上应用。更希望让科研人员通过“玩”的方式进行创新,应该让他们更多享受到科研创新的乐趣。
Ada E. Yonath(阿达·约纳特)
Q:对青少年而言,最需要培养的是哪方面素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孩子对一个事物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我建议要保持好奇心要保持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学好英语,不仅要学好课堂英语,还要学好课堂以外的英语。英语可能不是美丽的语言,但是是国际化的语言。
Q:您对天津和天津大学有怎样的感受?
天津很美丽。据我所知,天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但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对这座城市和我们的大学还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将在接下来的学术论坛上带来一场报告,与天大的师生探讨关于解读人类的基因密码以及如何通过抗生素来改善人体机能以及抗生素的一些治疗方式。
Bruce A. Beutler(布鲁斯·博伊特勒)
Q:对诺奖获得者而言,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如何培养这种素质?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小要热爱大自然,要对我们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当然可能不循规蹈矩,有一些奇怪的举动也未必是件坏事。据我所了解,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是对于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有着强烈的决心和毅力。有时候,这些问题特别困难,存在于世界很长时间都无法解决。他们不放弃,花大力气去思考解决,促使他们最终去赢得诺贝尔奖。
Q:您对天津和天津大学的印象如何?
其实我了解天津这个城市就始于了解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是一所非常伟大的大学,成立于1895年,当时叫北洋大学,她的工程专业非常出名。
Q: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术论坛有怎样的期待,这次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我主要讲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话题,以及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我们团队又做了什么,主题是“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也是这个行业领域近几年取得的成就。比如,如何通过识别突变来解决一些疾病问题。我希望该项研究能与天津大学所擅长的工程技术相结合。工程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希望通过和天津大学的合作,能够让我们的研究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希望双方都获益。
Q:您对人才培养和引进有哪些建议?
中国是拥有一大批人才的国家,我觉得政府需要为人才工作以及创新创设一些便利条件,比如建立研究院。当然这些工作都需要从基础做起,不能仅仅依靠提供资金就指望着能在很短时间内出现超水平的研究机构和人员,应该发动各行各业的人的共同努力。
Robert H. Grubbs(罗伯特·格拉布)
Q: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将科学研究作为人生事业的?
我经历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家庭。我出生在肯塔基的一个农村家庭,本科是学农业的,从研究生才开始学习化学的。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的脑子是从读硕士研究生时才开始真正使用。
Q:您对天津和天津大学的印象如何?
我来中国很多次了,最早是在1980年,但是第一次来天津,我经常听到天津大学的名字,这次来感到非常荣幸。我听到的都是关于天津大学威望的介绍,天津大学在中国是比价有威望的大学。
Q: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术论坛有怎样的期待,这次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下午的论坛我主要谈论和我研究领域相关的问题,比如关于烯烃复分解反应。我还会谈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如何将基础研究应用到商业和生活中去,甚至应用时如何带来一些技术创新。以及,像我在年事已高时开展工作,该如何创新,如何取得成就。
Q:科学研究需要创新,如何在青年中培养这种素质?
我认为,中国目前学术成就和学生创新的关联度还没有那么大,希望让学生更早接受创新教育或者指导,让他们具有这种精神,和人格相融合。
Q:您对人才培养和引进有哪些建议?
外国专家或者人才,只要在他们国家和领域展现出了高水平的创新精神,能够把他的精神传递给我们,就可以考虑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引进人才方面,我觉得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是资金,第二是识别人才,第三是信任人才。(整理:靳莹 刘晓艳 张华 赵习钧)
(编辑 赵习钧 马曌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