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教育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 创办时间:1951年 主管部门:山东省人民政府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济南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 官网: 学校代码:10424 邮编:250031 招生电话:0532-86057077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胜利庄路17号 查看地图

点评 123

关注 3251

浏览 

西藏行(四)

我们在西藏的导游姓李名三缘,(凡是和他认识的人对他来说都是三生有缘),汉族,重庆人,家有父母和一个妹妹,81年出生。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 2017-04-10 23:47:41
西藏行(四)

赵书良

四、9月21日

【导游】我们在西藏的导游姓李名三缘,(凡是和他认识的人对他来说都是三生有缘),汉族,重庆人,家有父母和一个妹妹,81年出生。人很聪明但不爱学习,15岁初中毕业就出来混,干过多种行当,老江湖啦。出道10年未回家,也曾腰缠万贯,最后血本尽亏;也曾有心上人,最后各奔东西;前十年不曾回家一次,后十年一年回家数十次;去年结婚,媳妇是藏族人;信奉佛教,是某某活佛的记名弟子,一年得有几次到活佛处顶礼膜拜并随缘点化;国内除台湾外所有的省和直辖市都去过,国外去过东南亚、印度、尼泊尔等。做导游是他的兼职,他还有别的行业。他现在是藏区百名名导游之一,我们这个团属于贵宾团(报名费高于其他团),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李导不愧是名导,思路很清晰,有条不紊;讲解很明白,浅显易懂。看得出他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看了不少书,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按他的说法,来西藏旅游,看景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对西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两者相得益彰,否则回去一说只是看到什么什么,其它一概不知,索然无味。对不起花费的时间和钱财,对不起耗损的身体,也让我这个大名鼎鼎的李导大失颜面。

怎样了解大致的西藏呢?李导把它分为四个板块:自然风光、藏医药学、宗教文化(佛教)、人文景观。其中宗教文化与人文景观互相交叉复杂繁琐;藏医药部分待到参观医药研究所时再细讲;自然风光部分比较独立,也简单。

【自然风光】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四千到五千米。 特点:1是山高且多,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西有喀喇昆仑山、东有横断山,高原内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海拔超过六千米;2是湖泊众多,广袤的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著名的有青海湖、纳木错湖、羊卓雍错湖、当惹雍错湖、错那湖等,在这些湖边形成了广阔的高原牧场,是藏区牧民赖以生存的风水宝地;3是河多,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4是地势跌宕起伏,落差巨大,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5是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拉萨被称为“日光城”),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大藏北高原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干旱,无绝对无霜期,不宜耕种,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000以下的藏南谷地光照条件好,雨水充沛,适于种植作物(海拔:日喀则3800、拉萨3600米、林芝3100)。以上特点形成了举世无双的高原美景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既有雄奇壮观的冰川雪域,又有妩媚迷人的南国风采;既有广阔的沙漠和草原,也有茂密的莽莽林海;既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既有苦寒之地的无人区(可可西里)也有胜似江南的温柔乡(林芝)。说的对不对?大家拭目以待。

【米拉山口】根据行程今天我们将翻越米拉雪山去林芝地区,游览“西藏小瑞士”之称的“巴松措”。

西藏前几年有一辆旅游大巴出了交通事故,死了不少人,从那以后旅游车全部改为24座以下中巴。我们这个团36人,分乘两辆车,幸运的是李导在我们车上,并陪伴到旅游结束。林芝属军事要地,不允许外国人去,国内游客要去需报个人材料(旅行社代劳),另外每辆车配一位安保人员直至返回拉萨。

7点出发,沿拉萨河向东。脚下是318国道,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成的川藏公路基础上修建而成。318国道是骑友和自驾游的最爱,是四条进藏公路沿途风光最美的公路。从去年开始国道按高速公路标准全面整修,原路基本都破坏了。我们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了不到1个小时就踏上了颠簸破烂的老路。西藏公路大部分限速,有的甚至限到40/小时。完好的公路限速,破烂的公路跑不起来,从拉萨是米拉山口160公里用了3个多小时。

米拉山,海拔5018米,藏人也称“神人山”,是拉萨与林芝行政地区的分界山口、是尼洋河与拉萨河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和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分界处。山东面气候温暖潮湿,利於植物生长,因而植被茂盛;山西面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山口挂着大片壮观的风马旗,一处高台上耸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黑色牦牛石雕像,在蓝天白云下这座雕像分外显眼,它是米拉山唯一的标志性建筑。今天天气很好,蓝天白云下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西北方较近处的山呈褐色,没有树,也没有草,有的是厚薄不匀的地衣,偶尔有几条细细的雪水形成的溪水划过山坡;东南方向的群山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植被很好,山体是杏黄色,看来是高原牧场吧。插图(9—11)

我们在此停留20分钟,稍事休息,互相拍照。除了嘴唇有点发紫,没有一个出现高原反应。西藏所有公路边的卫生间全部收费,无论正规或极简陋的都是1元,大部分无人看管,自己找零。

【巴松措】翻过米拉雪山山口后我们沿着尼洋河继续向东走。仍旧是破烂的公路,中午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用的午餐。(整个行程的伙食都很好,顿顿有肉,还有鱼,在西藏能天天吃上鱼,超出想象)。下午3点左右我们终于离开破烂公路拐向东北方向的一条窄一点的路,路虽然窄但很平整,一下子感觉舒服多啦。

巴松措又名错高湖,是宁玛派的圣湖,处于原始森林之中,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海拔3540米,长15公里,平均宽2.5公里,最深处160米。湖水呈绿蓝色,清澈见底,近处的青山和远处并列的雪峰倒映水中,不时有水鸟儿从水面掠过。湖边不远有座小岛,两座浮桥与之相连。岛上有座寺,据说该寺是由宁玛派高僧桑杰林巴于600多年前兴建的,佛殿内有3尊巨大佛像:正中是弥勒佛,盘坐在莲花台上,笑容可掬;左侧是千手观音,右侧是金童玉女像(西藏所有寺庙内不准拍照)。一座白塔与佛殿隔院相对。站在岛上眺望远方是皑皑雪山,观看四周是翠绿的青山和湖水,而岛则被乔木和灌木丛覆盖,我们就置身在这“绿”中。 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古迹、名寺于一体,风景优雅,环境静怡,置身其中真就有脱俗入仙之念。(插图13—16)

晚间我们下榻在湖边的度假村,推开西面的窗子,映入眼前的是碧水、青山、雪峰,脑中油然浮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

 

12202f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