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然走远,大家重返校园,而回望许院师生的寒假生活,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他们或研精覃思,探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或怀揣梦想,走出校门勇于实践磨砺自我;或踏踏实实,坚持留在学校的实验室里继续钻研;或挑战自我,参加国际竞赛丰富阅历;或充满爱心,留守在那些需要他们的地方……许院校媒特地对大家的寒假进行跟踪采访,再次推出“他们的寒假·不一样的寒假”报道,带你走进那些不同的寒假时光。
这样做,只是为了离梦想更近一点
“当知道春节不能回家,你犹豫过吗?”“多好的机会,我不需要犹豫!”回答者名叫杨国志,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寒假前夕,得知有机会进入中央电视台实习半年,他激动不已。1月17日,杨国志就同播音与主持专业大四学生许雪、蔡映飞赶赴北京。在采访中,许雪告诉我们:“央视工作的专业性强,一开始因为对很多专业术语缺乏了解,连一份会议记录都做不完整,这让我看到了自身能力的欠缺和努力的方向”。在央视工作几周后,暂时担任导演助理的杨国志表示,他已经逐渐熟悉了央视高效的工作节奏,每天忙碌的节目策划和执行让他痛并快乐着。“相信自己会坚持下去,学到更多的东西”。采访结束时,已经晚上十点钟,刚加完班的杨国志正匆匆赶往地铁口。
在央视实习的大三学生杨国志
同样是为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杨国志同级的李培玉选择回到家乡,并在当地的一家影楼机构实践学习。时值春节前夕,一直想为家乡拍些东西的他,改编了陵川版本的贺新春MV《恭喜发财》,整个MV从歌曲的合成制作再到取景拍摄,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一经发布后,第二天就刷爆了朋友圈,浏览量达到两万多。对此李培玉笑着说,“那时候想到自己的辛苦有人认可,付出再多也值得!”
那些留在实验室里的时光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在我校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实验室内,路凯正低头认真修改他的学术论文。正在读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三年级的路凯,是电子科技大学与我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选择了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的他,师从郑直教授,寒假期间一直在做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
对于临近毕业的路凯来说,一个多月的寒假非常宝贵。“假期的校园很安静,很适合继续进行我前期的研究项目,同时也能提前为下一步科研计划做好准备。”路凯说道。在这个寒假,路凯经历了第一次一个人在外过生日:“虽然有些冷清,但对我来说,最好的生日礼物应该就是在此期间完成并投递到《美国化学会志》JA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学术论文了,我很欣慰。”
正在做实验的路凯同学
同样留校做科研的,还有应用化学专业的史红彩,研究生三年级的她目前接受我校和郑州大学的联合培养,这个寒假史红彩没有选择和往年一样早早回家,而是选择在实验室中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展开研究,回收里面的有价金属元素并进行循环再利用。师从范丽波博士的她,选择把研究方向定在新功能材料合成及应用。“寒假是一个很好的完善工作、提升自我的机会,在这里一边研究自己的项目,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性能评估检测,一边带着两个师弟奋斗在实验室的第一战线,协助他们完成调研,感觉很充实。”
让教学有更多种可能
整个寒假期间,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佩聪和另外6名教师组成的《大学英语》慕课团队在紧张有序地对该课程进行知识点梳理、筹备慕课的录制,该项目是我校五项校级慕课项目之一。慕课(MOOC),是目前各大高校比较热门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让课堂教学互联网+,呈现出更多可能,这也是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杨佩聪告诉我们,放假前已经给团队成员做了明晰的分工,前期工作量很大,大家寒假都没有休息。教务处刘培蕾老师说,除《大学英语》团队,还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的其他四个慕课团队,也在积极筹备。负责《英语语音》慕课项目的汪海燕老师说,慕课与线下课堂不同,与以往的线上精品共享课也不同,所以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梳理整合是必然的,要精简浓缩,甚至斟酌对白设计,让十五分钟的讲解更有针对性。为了能够让口腔发音的动态过程更好地呈现,汪海燕也与公共实验中心的刘雪锋老师和他的摄录编团队积极对接,“我一直担心后期录制的问题,担心授课教师达不到制作要求,所以一方面要充分做好前期脚本设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专业人士给予技术指导”,谈到假期的付出,她说,“都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在国际竞赛中挑战自我
1月19日到23日,校内已经很少有学生的身影,但在信息工程学院五楼的机房内,却仍集聚着这样一群师生:面对着电脑上的英文题目,聚精会神地建立数学模型,井然有序地写着编程,然后再对论文进行讨论。21个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在9名指导老师的安排下,分别组成9支队伍,冲击着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交叉学科建模竞赛的奖项。
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参加竞赛
据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申建伟介绍,该竞赛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此次竞赛的队员之一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吴海鹏告诉记者:“历经近10天的培训和4天4夜的苦战,各位小伙伴们经受了严寒和食宿不便的考验,终于又成功地完成了人生中一项挑战。不管结果如何,提交论文的那一刻已在心里暗暗为自己鼓掌。”另一名队员电气机电工程学院的朱静也说道:“这次数学建模竞赛给我提供了和其他专业的伙伴们一起破解数学难题的机会,我很享受这种追求数学、挑战自我的乐趣。”
充电续航,未来岗位早体验
1月中旬,我校2014级酒店管理专业200多名实习生正式在广东、杭州、上海、宁波等地的多家酒店入职,从事酒店基层或基层管理的实习工作。在宁波开元名都星级酒店贴身管家岗位实习的孙智豪,正是这些实习生大军中的一员,也是宁波6个实习生的小队长。他和记者说:“这是我第一次实习,入职的第一天就接受了管家部的培训,酒店里的前辈们也悉心指导我,因此很快就适应了。”对于不回家过年的孙智豪来说,今年的春节也别有一番滋味,他说,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让他对酒店服务工作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更深入的理解。
同样,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汝瓷文化与发展历史,2014级陶艺专业的学生董方方和王亮红受王静老师推荐,去往平顶山市汝州镇的云超汝瓷厂,跟随着杨云超师傅开始了15天的实地学习。采访时,董方方刚刚结束制模工作,他说,“虽然这次学习的预期时间很短,但亲身参与汝瓷的造型、制模、注浆等生产制作过程中,还是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
这个冬天,送你一份无私的温暖
今年许昌的冬天格外寒冷,春运期间气温更是逼至零度以下。在许昌的高铁东站,乘客显得行色匆匆,却有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人,来来回回地帮乘客取票、搀扶老人进站或者帮着乘客一起扛起沉重的行李。在他们的帮助下,1月13日至2月21日春运期间,车站的一切都格外井然有序。这几名一直坚守在许昌高铁东站的志愿者是我校国际教育学院2015级市场营销专业的郑亦
在高铁站志愿服务的王奕平、张少珂、何平同学
楠,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教育专业的王奕平、张少珂,电气(机电)工程学院2016级的何平。放假前,他们就积极响应许昌团市委关于“2017年许昌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的招募,并最终通过选拔。何平在结束志愿服务后向我们表示:“这是我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既帮助了他人又体现了自我价值,还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与应急能力,真是收获满满。”
像何平他们一样乐衷公益的,还有医学院2016级康复专业的耿曾斌。耿曾斌一放假就早早回了老家邓州,并在当地的一家敬老院做起了义务志愿服务活动。主修康复专业的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经常为老人们量血压、测体温,并给老人按摩。“我才刚刚大一,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都还不够,所以只能为老人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但我会继续努力,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帮助。”耿曾斌在采访时说道。
在敬老院做志愿者的耿曾斌同学
相比起在家追追剧玩玩游戏、日日聚会,寒假的意义无疑在这些师生争分夺秒、脚踏实地的经历里真正得以阐释,而我们采访的也只是众多有故事的许院师生中的几员代表。新学期已经开始,让我们把所有的情绪都化为新的力量,按照对未来的规划,走出稳稳的下一步吧!
(特别感谢学科办、数学与统计学院、医学院提供素材、线索;学生记者:王仁茹、赵艳荣、王梦玲、堵诗田、贾文峥;图片由宁智沛、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