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教育
郑州轻工业学院 创办时间:1977年 主管部门:河南省人民政府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郑州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官网: 学校代码:10462 邮编:450002 招生电话:0371-63556086/63925110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5号 查看地图

点评 123

关注 3251

浏览 

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在我校成功举办

5月13-14日,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本届大赛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由我校与河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承办。来自我省55所高校、728个参赛队伍、2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大赛。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7-05-18 16:15:25

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在我校讲演厅隆重开幕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霍金花在开幕式上讲话

郑州轻工业学院校长赵卫东在开幕式上致辞

霍金花、赵卫东等领导在开放赛场参观

赛场集锦

5月13-14日,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本届大赛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由我校与河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承办。来自我省55所高校、728个参赛队伍、2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大赛。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霍金花,郑州轻工业学院校长赵卫东、副校长王新杰,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董全强,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办公室主任刘在坤,河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车跃年受邀出席了大赛开幕式。开幕式由冯琦主持。

校长赵卫东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代表我校两万余名师生员工向出席和参加本次大赛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问候。随后,他向与会者介绍了郑州轻工业学院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好态势、好气势和好趋势。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工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设立了“四个一百万”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近三年,我校大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00多项,呈现出参赛类别多、参赛学生多、获奖比例高、获奖级别高的“双多双高”的特点。他强调,机器人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这次大赛由我校承办,充分体现了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等上级主管部门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一难得机遇,全力以赴做好赛事的各项保障工作,为大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力争把大赛办成一次竞技的盛会、激情的盛会、创新的盛会。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霍金花作开幕式发言,她首先代表大赛主办方向全省各高校的参赛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我校为筹备竞赛而付出大量心血和努力表示感谢。她指出,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行业新需求的不断涌现,带动了智能化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兴起与发展。同时,我省已将机器人产业列为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的重点领域,省委、省政府也将其列入我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这一系列的举措与方案,将不断推进机器人行业的研发、制造与应用,也将在支撑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增进民众福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她向大赛各方表达了诚挚的问候与美好的祝愿,并向我校为大赛顺利举办所做的工作再次表示真诚的感谢。

根据大赛规则及要求,大赛分为机器人武术擂台赛、微软机器人仿真赛、机器人游河南赛、机器人竞步比赛、机器人舞蹈(人形)赛、机器人灭火、机器人创新设计比赛、机器人工程挑战赛、VEX-U机器人挑战赛、工业机器人专项赛、机器人走迷宫比赛、机器人高尔夫比赛等共计12大项、31小项。来自各高校的参赛队伍在志愿者及工作人员的服务与指引下,按照大赛流程及规划,紧张而有序地参加各项赛事,向评委及观众带来了“科技与文化交融,传统与智慧交织”的机器人竞赛。大赛吸引了我校近万名师生前往观看,并同各高校选手交谈思路、传递鼓励、表达称赞。大赛共评选出冠军队伍32个,其中,我校获得5项冠军,其余各项桂冠被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摘取。此外,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十余所高校获得本次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是人文艺术、人工智能、机电设计、视觉处理、通讯检测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有机融合,是在实践中转换学术、实践中扎实理论、实践中激发创新的有力手段。以传统文化、体育赛事、工业生产为竞赛背景,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地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文体活动中、生活生产中汲取养分和灵感,并将所学付诸实践。同时本次大赛在我校的圆满举办,也让我们看到了我校立足学生特色、因材施教的喜人成果,明确和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与道路。通过本次大赛这一宝贵的机会与平台,我校也将不断加强同各高校的文化交流、学术交融和思想融合,不断珍惜机遇、迎难而上,为我校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建设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的办学目标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