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新高考、新课程学习总结
今年3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6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提到,2017年入学的高中生,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执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
- 作者:厘米教育 来源:菏泽二中| 2017-11-30 18:41:14
菏泽市第二中学 2017年9月14日
深入学习高考新政 切实落实教学指导意见
——2017级新高考、新课程学习总结
今年3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6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提到,2017年入学的高中生,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执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
暑假期间高一各学科代表参加了相关学习和培训。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高一语文组 徐玮玮
高考,顾名思义,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考试,但在深层次上,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最重要的社会人员流动特别是纵向流动的途径。那么对如此重要的一场考试进行改革必然会牵动每一位考生和家长尤其是中学教育者。了解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明晰中学教育会遇到的困境与出路,这是本文研究探讨的内容。
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一)高考改革的背景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直接背景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相关会议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考试一年多考。”本次改革是对这些部署和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1. 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选拔的格局
改单一的统考统招模式为多种评价、选拔模式并存,改单一的统考科目为分不同类型学校设置不同考试科目,改单一的文化统考评价为高中学考、学生中学阶段表现综合评价、招生学校综合测试和统一高考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改单一的统一投档录取模式为多种录取模式并用。突破 “唯分数论”选拔的局面,是近年来我国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上海、浙江表现得更为突出。
2. 在统考统招模式中进行大力度改革
首先,取消了文理分科; 高中学考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全面扩大选考科目,形成 “必考 + 选考”的科目结构; 成绩报告和计分方式多样化,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其次,部分科目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如上海在外语科目上一年提供两次机会。最后,改变投档、录取模式。一方面,取消学校录取批次,按学生成绩分段投档。另一方面,平行到专业,实行基于专业的选拔。
二、中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一)困境
新一轮高考改革给中学教育带来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考科目人数参差不齐,给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带来困难; 第二,选课走班,行政班向教学班转变,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增加复杂性; 第三,学生指导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困难; 第四,选课不均匀,粥多僧少和僧多粥少现象同时并存,对师资力量的配备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出路
1. 推进选课走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应逐步改革单一行政班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选课走班教学,在完善基于主干学科的选修课程建设,扎实推进选修课程选课走班的同时,着眼于推行分层教学和帮助学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必修课程走班教学。由于行政班具有便于管理、利于加强班集体归属感和班文化建设的优点,也可以试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方式。
2.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实行选考后,对学生选择高考选考科目的指导和生涯规划的指导,将成为中学的重要工作。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都负有指导的职责。学校还应指定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专职人员要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就业去向等各方面的研究。要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情况的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确定自己的学习专业方向,理性选择修习课程,确定修习层次和进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得违背学生选课意愿,强制为学生确定选考科目。
由于全体学生都必须参加全部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因此必须坚持教学计划的刚性,面向全体学生设置课程,并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由于学生选择高考选考科目必然出现人数悬殊的情况,因此教学计划的安排又必须有弹性。要结合学生的选课情况、高校的科目要求和中学自身的师资情况,统筹安排高中三年课程开设,实行长课和短课、大班和小班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动态选择,进行相应的调整。
新高考、新课程研讨会体会
高一数学组李子昌
2017年8月6日到9日,笔者参加了笃行教育举办的高考新政下的高中教育变革高级研修班,仔细聆听了杨振峰等几位专家的讲座,深化了我们对高考怎么改,为什么改,我们该怎么做的认识。
一、高考为什么改
目前高考,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分数成为评价学生唯一的尺子,排名成为学生唯一的追求,人人争先恐后,成绩差的人忧虑,怕考不上大学;成绩好的人也忧虑,怕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985”、“211”。于是人人焦虑,据不完全统计,在身体健康的人群中,心理健康的人不足30%。杨教授甚至提出:大学宿舍是最危险的地方,清华大学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这些说法听起来令人惊心,细思极恐。
再就是用分数表征学生的能力,并不具有可解释性。数学的一分和物理的一分能相等吗?分数相同能力一定相同吗?能力高的分数一定会高吗?杨教授虽然是生物教师,但用了一个数学专业词语,能力与分数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词语非常精准的刻画出了能力与分数的关系。另外文理分科,一考定终身等也受到了几位专家的强烈抨击和吐糟。
二、高考怎么改
1. 综合素质评价
多一把尺子量人。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情况、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和学业成绩、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等六个方面评价学生。要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一定要保证客观公平,不能弄虚作假。今年,15名山东考生因为提供虚假材料被取消高校录取资格。对于学生成长档案,要随时随地可以上传,半年一整理,再进行公示,没有异议后,进入平台,之后无法修改。
2. 改革高考考试科目和时间
考试分合格考和等级考,合格考等同于我们的会考,合格考对应必修水平,合格考考试合格是学生拿到高中毕业证的必要条件。在高一下学期末,学生就可以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5门科目里面任选3门进行考试。高二上学期末可以进行语文、数学、外语、政治4门科目的合格考,高二下学期末可以进行技术的合格考。分值都是100分,除语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外,其余均为90分钟。合格考较之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难度要降低;等级考试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功课中选考三门功课,分等级计分。对于外语,施行1年2考,但需要注意:第一次考试只考听力,提供2次机会,中间休息半小时,时间在高三上学期末;第二次考试在6月份,不考听力,只考笔试。
3. 改革招生录取模式
对于普通高中里的学困生,主要途径是参加春季高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增加技术科目学分;而夏季高考主要以本科招生为主,一个学生可以同时被两个学校录取,可以同时收到两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可以对比两个学校进行选择,录取本着双向选择,路径多样,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三、我们该怎么做
1. 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对校本课程调整完善,形成多层、多向、多类别模块化的学校课程。新学期,学校将增设2门课程,在地方课程中,结合山东实际,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发展指导课程2门必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省编教材,已编完,等待教材评审委员会审批。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是校编教材,由各学校自行开发使用。主要包含4方面:一是学生自我认识,二是学生选课指导,三是大学专业高考指导,四是职业行业体验。
2.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占高考的百分之四十,没有特长的学生上不了高水平大学。综合素质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诚信教育、个性特长、社会实践、自学自创和一些竞赛中的突出表现。
3. 教师教学要改革。新形式下,统考科目为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为6选3。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降低必修的难度。以高中数学为例,删除了映射、三视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四种命题、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等;增加选修的难度,增加选修难度主要有2个考虑:一是为高校选拔人才奠定基础;二是山东作为高考大省,增加选修的难度能保证选拔人才的区分度。文化课教学要强调思维的发展;实践取向教学要强化实践与操作。实践取向教学主要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5门,而且这5门也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
新的高考改革中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
高一英语组
一、面临形势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整体部署,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 (市)将从 2017 年秋季起,实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此轮改革将执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方案,但教材暂使用现行教科书。
二、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
一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实施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英语课程标准。二是明确新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结合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形成适用于本校的英语课程实施方案。三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制定出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统一实施办法。
三、课程结构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英语课程由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部分课程组成。必修课程为所有学生奠定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共同基础,共 6 学分,学生修完后可达到高中毕业要求;选修 I课程是供有升学需求的学生选修,共 8 学分,学生修完后方可参加高考,必修课程和选修I课程为高考范围。对于选修Ⅰ课程,如果学生不参加高考,仍然可以选择其中的课程学习。
选修Ⅱ课程分提高类、拓展类、实用类、基础类和第二外国语类,其中提高类衔接选修 I课程,供学有余力且有更高专业发展需求的学生选修,选修Ⅱ课程中的其他类别的课程可供学生在高中三年中任意选修。
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和选修Ⅱ课程 (提高类)按 2 学分划定课程的具体单位。其中必修课程分英语1、英语 2和英语 3;选修Ⅰ课程分英语4、英语 5、英语 6和英语 7;选修Ⅱ课程(提高类)分英语8、英语9和英语 10。现行教材按照 2 学分为一个单位或模块编写,但由于新修订课标的必修课程比原课标减少4 学分,所以现行教材的英语 4 (必修模块)和英语 5 (必修模块)应改为选修内容,归入选修Ⅰ课程。
四、应对策略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菏泽二中高一英语组全体教师积极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措施包括:
1. 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标准,开设好必修、选修 Ⅰ和选修Ⅱ课程。要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础性,确保所有高中学生经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基本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必修课程还要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特别关注那些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
我们高一英语组全体教师会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条件,积极探索开设选修Ⅱ课程中的其他类课程的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地选择和确定开设的门类,指导学生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实现个性发展。必要时还可开发和设置其他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选修课程。积极探索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我们将充分了解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及其之间的关联,根据高中学段的课程结构和总体目标,以及各单元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制订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
2. 多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要根据所学主题内容、学习目标和学生经验等,选择和组织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
3.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5. 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新的高考改革其实早已经开始,在新的学年里,我们也可能会碰到复杂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管是再大的困难都不可怕。总之,我们外语组全体成员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已商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依靠团队的合力,加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定能做到家庭与学校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共荣!
关于2017级高一物理学科教学的思考
高一物理 冯占青
根据青岛学习材料和菏泽市新课改视频教学会议内容,在新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的现状下,为统筹安排高一年级教学,实现旧教材与新方案、新课标的有效衔接,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
一、 必修1内容与要求
1.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1)经历质点模型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3)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1.2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4)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2)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定性了解弹性势能。(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6)知道利用能量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7)知道合理使用能源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节能的习惯。
教学建议:本模块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和模型建构等物理核心素养。教学中应根据本模块所学物理模型特点,联系日常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必要性及方法等;让学生经历抽象概括诸如速度、加速度、力、能量等物理概念的过程,了解测量这些物理量的方法,进而学习科学定量地描述生活中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等实验,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学会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视角分析物理问题。
二、必修2内容与要求
2.1 静电场
(1)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观念分析静电现象。(2)知道点电荷模型,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物理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体会库仑定律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3)知道电场是一种物质。了解电场强度,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4)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的利用与防护的实例。(5)知道静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了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6)知道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能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8)观察常见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电容,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能举例说明电容器的应用。
2.2 电路及其应用
(1)观察并能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会使用多用电表。(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4)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5)理解电功、电功率及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电、热现象。(6)能分析和解决家庭电路中的简单问题,能将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
教学建议:本模块应通过静电场、电路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促进其模型建构、科学论证等能力的发展,引导其关注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了解电荷在静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重视电场问题与重力场问题的类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做功与能量改变的关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物理规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了解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原因,了解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通过学习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希望通过一年的物理教学让所有学生能顺利完成物理必修1、2两个模块的学习,参加模块考试且成绩合格。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思考
刘 峰
暑假期间参加了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教学研讨会,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 2017年入学的高中生,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执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两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水平考试一直是学生和老师关注的焦点。根据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在这个改革形势的背景下,研究化学学科的变化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对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尤显重要。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教学走向何方?”成为一大重要的命题。
一、 变化特点
1.考试形式的变化
化学学科考试包括两部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学业水平合格考试首次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一下学期期末,大致在六月底也就是高考中考结束之后期末考试之前,高二期末和高三毕业后还有两次补考机会,合格考试过关后方能在高考六选三科目中选考。合格考试的试题范围也有了变化,只考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原来的选修教材《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等内容将不再列入合格考试的试卷中。
高三期末举行的选考科目的等级考试只有一次机会,试卷不再以高考理科综合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学考选考中“6选3”科目之一,选考的学生在学考合格的基础上参加等级考试,考试试题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必修一、必修二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三门课程,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原来选修的只有《有机化学基础》或《物质结构》,新的考试将两门课程都列入了高考等级考试的内容。成绩按等级赋分,具体计分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
2.课程标准的变化
山东省新一轮高考改革后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与之配套的新教材还没有出版,山东省仍旧使用原来的鲁科版或人教版的教材,尽管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的课程标准大部分内容基本吻合,但是在内容和要求层次上还是有很多显著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各模块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的明确要求。学习内容上也有不少删减,诸如必修一部分硅、铝、铜及其化合物知识基本上删除,有机部分增加立体异构的要求,物质结构部分关于晶体分类也有不同的说法,原来的原子晶体改成了共价晶体等。
3.学生选课的变化
根据新高考改革的精神,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选择的结果来看,自然划分为学考生(即非选考生)与选考生两类,高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面临学业水平合格考试,高一的教学要尽量立足合格考试的难度和深度,同时也要兼顾选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更高要求。高二选课由于是六选三,从浙江和上海的选课情况来看,理科中的理、化、生三科选修化学的比例是最高的。同时,高二选课走班之后的教学内容增加、难度增加,教学时间和进度安排将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二、 今后教学的思考
由于山东的高考改革新政与浙江和上海的有很大的不同,根本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很多老师恐怕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高考考试还存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仍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1.以高考新制度为引领,安排教学
按照新课改要求,不同类别的学生,其教学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及早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被动,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好处。但这里有一个矛盾,凭高一学生的年龄与阅历要做出关系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的重大选择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上课的时候适当增加学生生涯规划类的内容,介绍高校专业与化学学科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化学作为中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诸如化工、材料、医学、制药、生物学、农学、海洋学、环境学等,高校专业对化学学科有明确要求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自然分流为学考生与选考生两类。
2.关于学习难度与教学进度
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对化学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严格依据指导意见开展教学,注意区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尤显重要。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控制难度,不搞一步到位,真正做到螺旋上升,如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从概念到规律到配平,在不同的章节中予以落实。在教学进度控制方面还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遵循从易到难、从“基本要求”到“发展要求”的原则。
学习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体会
冯占敬
通过对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实施的学习,使我对新高考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把自己的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高考模式
上海高考改革为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可考两次。具体说:不分文理,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浙江高考改革为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和选考均可考两次。具体说:不分文理,外语和选考有两次考试机会,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中选3门。成绩两年有效,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100分,总分750分。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二、科目设置
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身、艺术、劳动技术13门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过度偏科。
三、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在完成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上述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信息科技科目目前仅设合格性考试。
体育与健身、艺术、劳动技术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根据本市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通过专项督导和社会监督,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
四、考试安排
各科目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为普通高中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展教学改革、办出学校特色创造条件。
各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生只能参加一次。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允许社会考生参加。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等级性考试成绩以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为基础,按照等级呈现为A、B、C、D、E五等,分别占15%、30%、30%、20%和5%。
五、体会
既然是选拔人才,高考制度的改革还是侧重公平为好。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看似公平,实则不然。
第一 、不同的考生选择的学科不同,最后的总成绩很难比较。
第二 、把高考成绩转化为几个等级,不同的分数就可以转化为相同的等级。
第三 、多次考试,试题不同,考生不同,相同的分数也不具可比性。
第四、 考试之外的招生方式,如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等,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很难保证公平,不仅遭遇质疑,而且也确实爆出过腐败的问题。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政治组 刘艳丽
2017-2019年,是新一轮高考改革覆盖至全国各省的集中年。继上海和浙江后山东省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考试招生制度试点省份之一。如何在改革中少走弯路?如何把脉新高考命题趋势?如何落实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走班制?......一线学校困惑声巨大。为分享上海和浙江的名校经验、助力学校解决新高考改革困惑,2017年8月6日至9日,由笃行教育主办的“高考新政下的高中教育变革高级研修班”在青岛开班。我有幸参加。这次学习使我对新高考的制度和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把这次学习所得向大家汇报一下。
来前高考长啥样?
1. 不分文理科
根据省政府颁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2021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实行“3+3”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2. 外语成绩“二选一”
《实施意见》指出,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为减轻考生集中应考的压力,改变“一考定终生”的弊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考试,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使用。
3. 综合素质是重要参考
《实施意见》明确,今后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名校经验及对我校的启示
这次培训不仅有专家对政策 的解读,也有学校间的经验交流。上海市育才中学和建平中学,海宁市高级中学的校长们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使我们对新高考不再茫然,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课堂实施“选课走班制”
按照“文理不分科”、“6选3”的思路,选课走班将是未来高考下的常规教学模式。
1. 语文、外语教学不分层,学生不选课,按照行政班形式、按高考水平组织教学。
2. 数学分为三个层次:按照B1和B2(目前文科、理科高考水平)和C层次(目前学校数学竞赛班水平)教学标高,学生分层选课组织教学。
3.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分为A和B两个层次(A为学业水平考试层次、B为高考水平层次)组织教学。
4. 技术、研究性学习、心理等为公共必修课程,教学不分层,学生不选课,以行政班形式,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组织教学。
5. 体、音、美学科为公共必修课程,学校按照“2+1+1”方案,分选项走班组织教学。
6. 高考科目语文、外语按行政班组织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级部组织选择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的学生按照学业水平重新组建“平行的”学科教学班,并安排教师。
二、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下的学生管理
新高考模式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可能成为新的常态。在很多科目实行走班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日常管理将成为学校管理上的一大挑战。
做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学生日常学习的诸多方面电子化,以便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任课老师等相关人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则是深化学校德育改革,以“必备品格”(如秩序感)的培养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关键能力(尤其是生活管理能力)培养中,注重学生对自己学习和作息规律的把握。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立和完善
新高考模式下,不分文理科,学生要在高一甚至更早时确定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这对中国学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目前相对简单的文理分科模式下,很多学生高中三年对自己将来的专业方向并没有足够的思考。这种现状要求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建立和完善。
首先,要成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小组。有效整合学校心理教研组、团委和班主任资源。专门设置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供学生选修,已经开发有专门的校本教材。
其次,着力为学生打造榜样课程。邀请社会名流讲他们的人生故事,激励着青年一代学生,启发他们如何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及社会的需要相结合。
再次,依托家长学校,学校按计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思想宣讲,不断提升家校联动水平,并引导家长有序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四,依托学校校友会,精心打造校友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资源。 第五,学校还将根据实际需要,从校外引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团队,邀请
他们为学生做针对性的报告,提供专业化咨询和辅导。
第六,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行业体验活动,让他们提前了解各职业,发现自身职业兴趣。
四、师资队伍结构的规划及调整
新高考按“6选3”的模式,最多有20种组合的可能。这对各普通高中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一项很大考验。现有的以文理分科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师资队伍结构必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据学生选课的结果,有的学科可能教师不足,有的学科则可能教师富余。
另外,每届学生之间可能还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将可能导致学科教师需求的“潮汐现象”,即可能上一年某学科教师富余,到了第二年却变成了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思考和应对有:一是引导广大教师围绕新高考进行观念更新,组织学校老师与相关学校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考察;二是严把教师引进关,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高水平教师,如实验室、体育、通用技术等领域,考虑将来新高考的可能需要,要求每位新进教师能同时胜任多个岗位。
高考新政下的高中教育变革高级研修学习有感
高一历史组 刘雪霞
2017年8月5日至10日,高考新政下的高中教育变革高级研修班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我有幸参加这次学习,感悟颇深。
在这五天的学习过程中,见识到了上海名校长们的魄力和教育专家们的智慧,他们的报告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既有专业系统的理论高度,又有生动详实的案例论证;既有严谨细致的科学规划,又有准确条理的数据分析;既传承以往高考改革的优良传统,又传播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短短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全体与会老师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大家深切感受到受益匪浅,对今后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大有裨益。
当然,在学习之余不免有些思考,高考看起来是高等教育的事,但实际上远远超出了高等教育的范围。高考改革的基本目标很明确,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比如一年两考、分类考试、自选三科、增加春季高考等;二是扩大高校的自主权。通过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与多元录取机制,增加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未来的高考应该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政府则起到宏观调控、保证公平的作用。从人才选拔标准看,学生综合评价标准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高中与大学一起研讨和探索。比如,综合评价是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测评档案应当真实可靠、可以比较,不能千校一面、万人一面,要通过证据、事实和数据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这需要高中学校下功夫;如何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则需要高校认真研究,探索科学可行的办法。另外,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等与过去相比会发生改变,给大学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需要与高中配套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改革的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对我们的高中教育教学带来了莫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对教育观念的挑战。一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能把改革方案的解读碎片化或应试化。二是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实行选课走班后,上海、浙江的许多高中学校都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心理咨询工作、社会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进行选择。三是要树立现代教学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第二个挑战是对教育评价机制的挑战。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仅看高考录取率是片面的。如何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表现,这都涉及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方式。要发挥评价体系在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高考改革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就是学生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要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业考试,以及自选科目的等级考试,等级考的成绩要加权赋分计入高考成绩。总之,要把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各方面能力素质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第三个挑战是对高中教学方式的挑战。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选择权增加,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将从过去的改革尝试转变成一种新常态。这是一个重大变革,必然对我们高中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人事聘任和绩效工资制度,以及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配置带来严峻挑战。比如,上海建平中学探索全走班、中走班或小走班,浙江的高中学校探索分段分层分类走班等,都可以作为我们下一步教学的很好的借鉴。
第四个挑战是对教师队伍的挑战。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教师。高考改革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适应自主选课、分层教学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指导学生选课和规划学习生涯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选择,这不仅涉及班主任的工作,也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对高考新政、教学转型、教师应对、个性走班等方面都做了最基本的了解,我们将带着这些前辈的经验、结合菏泽二中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相信高考新政下的菏泽二中一定能快速适应、完美转型、结出硕果!
2017级高一新高考地理学科指导意见及课改内容
地理组 刘春梅
高考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也是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主题。高考改革是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高考改革方案为3+3,即国家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任选3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等级考试和合格考试。合格考试对应必修水平,是取得毕业证的必要条件,等级考试对应的是高考水平,是在合格的基础上参加的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地理作为选考科目既要面对合格考试,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课程要求是有变化的。
一、现用课程
现行地理课程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二、新课标课程:
必修课程:必修1,必修2.
选修一课程:选修1自然地理基础 选修2区域发展 选修3环境与国家安全
选修二课程:
1. 侧重自然领域: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2. 侧重人文领域: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政治地理
3. 侧重技术实践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
三、课程变化及说明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地理1和地理2两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共计4学分,72 课时。必修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必修内容,是高中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的内容。
选修课程 包括选修Ⅰ和Ⅱ。
选修Ⅰ包括 3个模块,选修Ⅰ -1自然地理基础、选修Ⅰ -2区域发展、选修 Ⅰ-3旅游地理或环境保护。选修Ⅰ的3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36 课时 。共计6学分,108 课时。
选修Ⅰ是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的内容。 计划将地理等级性考试成绩用于报考高等学校的学生,需要修齐选修Ⅰ的 3个模块。其他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
选修Ⅱ包括 6个模块,即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或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学习成绩有可能作为高校自主招生参考用。
选修Ⅱ中的旅游地理或环境保护, 根据实际情况,将两者中未在选修Ⅰ -3学习的模块,作为此选修内容 。
四、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类型: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
层级:合格性考试为毕业考试,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参加;
等级性考试为选拔性考试,选择地理的学生必须 参加,并纳入高考成绩。
内容:合格性考试仅限于地理1、地理2。
等级性考试以选修Ⅰ系列为主要内容,地理1和地理2也占一定比例,还涉
及部分初中地理内容。
时间: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一结束,等级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结束,均由山
东省自主命题。